根据建元信托4月25日发布的财报,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.3亿元,归母净利润4247.95万元。2024年一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3万元,同比增长295.8%,实现归母净利润2065万元。
他曾告诉他的妻子:“把我的一半骨灰葬在中国!”
时到如今,虽然时光不断流逝,但每当许多人看到毛主席的那张帅气逼人的经典“八角帽红星照”(见图一),就会想起他——埃德加·斯诺!
这张衬托着主席帅气逼人,飒爽英姿的照片,就是出自埃德加·斯诺之手,是斯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,为主席拍摄的。
这张照片陪伴了主席大半辈子,并成为主席众多照片中的经典照片之一。
而今,这张照片虽然早已被国人所耳熟能详,成为几代人挥之不去,长久留存在大脑深处一抹难以忘记的珍贵记忆。
但是,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这张照片的来历和其背后的故事。
据公开资料显示,1936年,红军冲破五次围剿,成功会师陕北。
也就是在那时,埃德加·斯诺进入了陕甘宁地区,准备采访红军主要领导人毛主席。
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埃德加·斯诺,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别是德国籍和爱尔兰籍人。
展开剩余85%作为出生在美国的他,虽然当时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,但他却是第一次进入陕甘宁地区。
当时,刚去到陕甘宁地区的斯诺,并不完全熟悉红军和毛主席。
当年,斯诺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毕业后,便选择来到了中国,这一年,斯诺刚刚23岁,正值风华正茂。
据史料记载,那时,23岁的斯诺一开始是在东南亚游历,随后又回到上海,并沿着东部海路,游览了中国沿海城市。
1933年春天,斯诺选择留在北京,成为燕京大学新闻系的一名讲师。
1936年,斯诺经过一番周折,终于与陕北的根据地取得联系。
据说,当时斯诺和医生海德姆带着一封介绍信,背着两架照相机和24个胶卷,从北京出发,一路向西行进,直奔陕北。
到达陕北后,毛主席举行了简朴而又热情的招待会,热烈欢迎斯诺来到陕北,来到解放区。
从见到主席的第一天开始,采访主席、熟悉主席和熟悉红军,便成为斯诺的重要任务和日常工作。
在那段时间里,通过采访主席,斯诺对主席个人和红军的情况有了全面了解。
资料显示,一天,正是红日初升,斯诺又一次来到主席所住的窑洞,准备与主席继续交谈,进一步对主席进行采访。
当时,斯诺刚刚走到主席住的院子里,就看见主席早已走出窑洞,正站在院子里晒太阳。
此时此刻,阳光照射在主席的脸上,使主席的面容显得红润灿烂。
原本就很高大魁梧的主席身姿,显得更加的高大和魁梧。
这时,斯诺瞬间在心里产生出要为主席拍一张照片的想法。
斯诺准备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,抓拍一张主席站在阳光下晒太阳的照片。
然而,当斯诺正要举起相机准备抓拍主席的英姿时,却突然发现主席头上没有戴军帽。
主席知道斯诺要为自己拍摄照片后,赶忙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找来自己的帽子。
谁知,主席的帽子已很破旧,看得出,已经历过多次水洗,完全褪色了。
主席让工作人员找了一个战士的帽子,但依然是严重褪色。
正当主席有点着急时,斯诺突然把自己戴在头上的新军帽摘下来递给主席。
这顶军帽是斯诺见到主席后不久,军需部门当时统一配发放给斯诺的新军帽。
当主席戴好帽子后,斯诺用手端起相机,把镜头对准了主席。
只听“咔嚓”一声,主席一生中堪称最为帅气和经典的一张照片瞬间诞生。
这张照片后来在当时国内外多家报刊登载,引起轩然大波,成为当时主席的一张经典照片。
使人们通过主席的这张照片,认识了主席,认识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,以及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良好风貌。
1936年10月,斯诺对主席和红军的采访结束,离开了陕北。
据公开资料显示,斯诺当时在陕北生活工作了4个月。
公开资料显示,在返回北京途中,为了避免国民党的沿途审查,斯诺刻意将自己在红军根据地采访的素材、胶卷以及那顶珍贵的红军八角帽,一并装到了大卡车里的一个麻袋里。
据说,当时经过一路颠簸,装在麻袋里的采访素材、胶卷以及那顶珍贵的红军八角帽,中途都被弄丢失了。
幸运的是,当斯诺原路返回寻找后,又成功地找回所有的资料。
1937年2月,回到北京的斯诺经过4个多月的伏案整理,一本取名为《红星照耀中国》的书籍横空出世,一下震惊世界。
据说,这本书出版后,斯诺专门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。
在发布会现场,主席那张“八角帽红星照”被美国《时代》杂志的老板,以2000美元买下,不久,这张照片登上了美国《时代》生活副刊上。
从照片被刊登出来的那一刻起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熟悉了主席,了解熟悉了主席所领导下的红色根据地。
1937年5月,斯诺的妻子海伦·斯诺又选择前往延安采访。
海伦见到主席后,将斯诺拍摄的那张“八角帽红星照”送给了主席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主席当时拿着照片,激动地说道:“我从来没有想到,我这个一向不修边幅的人,照出的照片会有这么好看,感谢斯诺同志。”
斯诺拍摄的主席这张照片,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熟悉了主席,许多人惊叹:红军领袖竟然这样帅气逼人!
全国解放后,斯诺被主席三次邀请到中国参观。
两年后,当时在瑞士的斯诺身患疾病,身体异常虚弱。
主席知道后,特意派遣一支医疗小组奔赴瑞士,帮助斯诺治疗疾病。
据说,因为年迈体弱,加上疾病缠身,不久,斯诺还是离开了人世。
临终时,斯诺留下遗言:“我热爱中国!去世后,将我的一部分骨灰留在中国!”
1973年10月19日,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,举行了一场隆重追悼斯诺的大会。
大会遵循斯诺的遗嘱,将他的一半骨灰安葬在了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。
这就是斯诺,因为当年赴陕北的一次机会,从此与主席和红军结下了不解之缘,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也因为这次机会,使斯诺成为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,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让我们永远记住他——埃德加·斯诺!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