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名认为,市场没有出现向下加速的信号,代表资金在该位置并没有出逃,仍在市场内。后续判断的关键在于,如果这里是C浪调整,应该是一个温柔的时间换空间的调整,调整天数大概5-8天,应在下周中或下周末结束。他判断,本次调整不会太多,下次启动应是权重股带动,因为权重股率先调整,未来也要率先启动,才能真正起行情。
上世纪70年代,在四川省广安县,人们经常能看见一位身形佝偻但精神矍铄的老人,在忙忙碌碌不停地奔波着。
这位老人的生活十分俭朴,为了做饭和取暖,他经常到田间地头去捡枯枝败叶。
为了维持生活,他还养成了捡废品的习惯,等捡拾的废品攒够一院子了,他就送到废品收购站去换钱。
当地的人都很不理解,问他是不是缺钱?老人却摆摆手:“没有没有,邓小平给我寄了钱的。”
这位老人究竟是谁,邓小平又为什么要给他寄钱呢?
名为甥舅,两小无猜
1950年春天,已经是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正在开会,警卫员悄悄地走到邓小平身边告诉他:“政委,您舅舅和老娘从广安老家来了。”
展开剩余91%邓小平皱皱眉头,说道:“你先告诉接待科,安排他们在招待所住下。”
“您不去招呼一下吗?毕竟都是长辈,这样很失礼的,会招致闲话的。”警卫员担心地说。
邓小平没有再理他,直接挥挥手,继续开会。
难道,邓小平是不想见这两位长辈吗?恰恰相反,他十分尊敬两位长辈,尤其是舅舅淡以兴。
邓小平和舅舅淡以兴,虽然名为甥舅,但是两人年纪相仿,从小一起长大。
邓小平很小的时候,他的母亲为了活络自己与娘家的血脉连续,再加上确实疼爱这个最小的弟弟,就决定把淡以兴接到邓家,和邓小平一起生活。
这两人一起念书,一起玩耍,几乎无话不谈。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、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,感情十分深厚。
只可惜,过了几年之后,淡家父母希望儿子回家帮忙料理家业,淡以兴也不得不中断学业。从此以后,他和邓小平形影不离的美好时光结束了。
邓小平十五岁的时候,为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,远渡重洋,赶赴法国勤工俭学。
此后的三十多年,他都没有再见过这位舅舅。可是,他们心里清楚,时间并不会消磨掉他们之间的血脉亲情和深厚友谊。
三十多年来,邓小平为了革命的胜利,为了祖国的强大,浴血奋战,艰苦奋斗。淡以兴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,却用自己的力量,默默地支持着他。
1938年1月,邓小平已经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。因为亲外甥共产党要员的身份,淡以兴遭到了国民党广安县政府的通缉。
为了躲避追捕,淡以兴带着全家人逃离家乡,隐姓埋名。他在外地给人做帮工,而他的妻子则带着孩子们四处乞讨。
没想到,在乞讨途中,他的大儿子被国民党抓去做了壮丁,后来在逃跑的时候被抓回,还被打断了双腿。
虽然被迫害至此,但淡以兴没有丝毫抱怨,因为他始终明白,邓小平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好事,他会不遗余力地支持邓小平。
1950年,邓小平南下重庆。三十多年未见,此时邓小平的双亲都已经去世,家里的长辈只有舅舅舅妈和继母了。
听到邓小平在重庆的消息,舅舅和继母二话没说,收拾行李就去见邓小平。毕竟,这是这么多年以来,邓小平离家最近的一回。
可是没想到,大老远赶来了,邓小平却因为开会,不见他们。淡以兴有些不开心了。
多年未见,感情依旧
看着邓小平迟迟没有出现,淡以兴有些不耐烦,开始嚷嚷了:“这大老远赶来,一口饭都没吃上。我饿了,我要喝酒,还要吃香肠、老腊肉……”
招待员们给他拿来了酒菜,邓小平依然没有出现。淡以兴只好一个人喝闷酒。
晚上邓小平终于忙完工作,赶了过来。见到了邓小平,淡以兴劈头就问:“好啊,贤娃子,你真的当了大官,六亲不认了!皇帝老子还有三个草鞋亲嘛!”
邓小平苦笑道:“怎么可能忘记你呢,你可是我最亲的舅舅啊!”
“那你还认我不?还记得你的亲娘老子不?”淡以兴说着说着,想到了当年的事,眼泪也止不住流了下来。
当年邓小平出国留学,一走就是好多年,母亲因为思念邓小平,四十多岁就去世了,至死她也没能见到她最疼爱的长子一面。
听舅舅这么说,邓小平的眼眶也湿润了。他想起了童年的美好,想起了母亲的操劳,想起了离家前母亲亲手给她做的牛肉干。
两个人就这么拉着家常,童年的那些美好再次涌上双方的心头,刚来时的那些不快早已经烟消云散。
其实,舅舅哪里会真的生气呢?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,他依然确定,眼前的这个人还是当初那个任劳任怨,真诚质朴的革命工作者。
后来,淡以兴向邓小平介绍,和他一起来的邓小平的继母。邓小平离家多年,从来没有见过这位继母。
这个女人,在邓小平母亲去世之后,为了邓家,辛苦操持,不求回报,全心全意地照顾着邓家老小。她虽然不是淡以兴的亲姐姐,淡以兴却依然以亲姐待她。
介绍完之后,邓小平表示,以后要认真地照顾侍奉继母。淡以兴看着继母得到了妥善的安排,也就说要回家了。
临走前,淡以兴却好像心事重重。看着舅舅欲言又止的样子,邓小平忍不住问舅舅还有什么事情?
淡以兴支支吾吾半天,终于说出来:“你看有没有什么法子我能留下来?”
邓小平知道舅舅的苦衷,这么多年受牵连,一直流离在外,好不容易盼着自己当了大官,舅舅能够不再漂泊。舅舅想留下来,一家人在一起,这份心情,邓小平十分理解。
可是,越是作为领导人,自己就越要以身作则,发扬先人后己的精神。还有这么多有困难的人民需要安置,需要帮助,怎么能先紧着自己家人呢?
于是,邓小平狠心说道:“舅舅,我知道这些年你过得十分辛苦,你到重庆来看我,我也晓得应该给你在重庆谋个差事。但是,共产党的差事不白给啊……”
淡以兴马上就明白了,他苦笑了一下,随即就转换表情,轻松地说道:“那没事,那我就回家了。舅舅虽然没啥子本事,养活自己还是没得问题……”
从那以后,淡以兴继续踏踏实实做他的农民,从未向当地政府提出任何照顾的要求。
后来,在邓小平人生最艰难的日子里,淡以兴依然用自己独有的倔强与智慧,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外甥。
不怕牵连,鼎力支持
1966年,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拖拉机修造厂劳动。
此时远在老家广安的舅舅和舅妈也受到了牵连。六十多岁的淡以兴夫妇由此遭到了不公待遇。然而即使如此,他们从来都没有说过半句邓小平的不是。
因为不堪忍受折磨,淡以兴的老伴几次想要自杀,淡以兴自己也精神出现了一些影响。但是,想到邓小平,他们选择了坚持下去。
他们还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邓小平。
1976年,一天,病了数天的淡以兴,身体终于有了一点点的好转。因为那天天气好,好朋友就想让淡以兴出门去散散心,省得整天在家为邓小平担心,不利于身体的恢复。
淡以兴叹了口气,有气无力地说:“我四肢无力,脚都拖不动,怎么去啊?”
看着瘦弱的淡以兴,朋友于心不忍,宽慰他说:“你呀,没啥大病,就是好久没见荤腥了,走,我们去买点肉,给你回去补补,身体马上就好了。”
就这样两个人来到屠宰场,可那里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。
这个时候,有人认出了淡以兴,就说:“那不是邓大人的舅舅吗?”这一句话,引起了队伍的骚动,也引起了屠工的注意。
屠工直接大喊到:“哪个是邓大人的舅舅,请到前面来割肉。”淡以兴却十分紧张,不敢上前。
周围人见状纷纷鼓励他,有人说:“去吧去吧,邓大人是为了咱们老百姓,才被奸人陷害的,他的舅舅割点肉又不算开后门,大家说对吧。”周围的人纷纷说是。
买肉的时候,淡以兴因为带的钱不够不想多买,屠工又安慰他,让他先把肉带回去,钱以后慢慢给就是了。
屠工还对淡以兴说,希望淡以兴能给邓小平带封信,转达老百姓对他的支持,希望邓小平能坚强。老百姓都说,他们心里装着邓小平。
看着百姓们对邓小平如此的信任和支持,淡以兴内心的情绪再也无法掩饰。
这个面对再凶狠的辱骂殴打都不曾掉一滴眼泪的老人,一个人走到转角处,泪水决堤般地喷涌而出……
从1977年开始,邓小平夫妇就开始从自己的工资拿出一部分,有规律地坚持每月给舅舅寄去。一直到1990年淡以兴的夫人去世以后,他们夫妇俩才停止寄钱。
淡以兴依靠着邓小平的资助和自己的勤俭节约,以及时不时地捡些废品,过着清贫的日子。
当别人看着老人这么大年纪还捡废品,太过辛苦,告诉他如果缺钱,可以找国家寻求照顾。老人总是说:
“小平给我寄钱了,不需要再麻烦国家了。”
有一次邓小平的女儿邓琳专程回到老家,代表父母看望舅公。可是她发现,舅公家连一顿白米饭都吃不上。
邓琳当即表示,要给舅公一些帮助,淡以兴却摆摆手,拒绝了她。老人说:“庄稼人,填饱肚子就行了,不要再为我们操心了。”
结语
因为工作原因,邓小平一直都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乡广安。一直到86年,邓小平回成都时,淡以兴才被广安县委接到了成都,和邓小平见了一面。
彼时,历尽沧桑的两位老人,再一次回忆起童年的幸福时光,感慨着岁月的流逝。
1989年,淡以兴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。身为一代领袖的亲人,他不曾享受过丝毫特殊照顾,反而受尽了牵连和磨难。可他没有丝毫抱怨。
当邓小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鞠躬尽瘁、呕心沥血的时候,这位老人也用自己的方式,支持着邓小平。
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,但谁又能说,老人身上的高贵品质不值得赞扬呢?
参考文献
艾新全邓小平的草鞋亲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
孙坷一代“国舅”的三起三落
李友胜邓小平赠给舅父淡以兴的棉大衣广安日报2016.4.14质量可靠配资平台
发布于:天津市